- ·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栏[08/03]
- ·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数[08/03]
- ·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投[08/03]
- ·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征[08/03]
- ·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刊[08/03]
日本报告1,2-二氯丙烷引起接触工人的胆管癌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日本厚生劳动省在2013年3月发布了《印刷工厂所发生的胆管癌是否与工厂作业有关》报告书。该报告书指出,印刷工厂所发生的胆管癌,极有可能是因为长期暴露于高浓度1,2-二氯丙烷
日本厚生劳动省在2013年3月发布了《印刷工厂所发生的胆管癌是否与工厂作业有关》报告书。该报告书指出,印刷工厂所发生的胆管癌,极有可能是因为长期暴露于高浓度1,2-二氯丙烷所导致的。现将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希望引起国内同行关注。
日本厚生劳动省因在2012年3月接收到大阪府某印刷工厂的胆管癌工伤赔偿的申请,于当年9月组成专门调查委员会,针对胆管癌的发生是否由此工厂所使用的化学物质所引起而进行调查。
该印刷工厂所发生的16例胆管癌患者均为男性,其发病风险是日本男性平均发病风险的1 200倍,发病特征为发病年龄低、死亡率高。16名发病工人所属校正印刷部门以外的销售和事务部门均未发现任何同样病例。由于工人在校正印刷作业过程中主要大量使用的清洁剂为1,2-二氯甲烷和1,2-二氯丙烷,在排除了其他化学物质的可能性之后,委员会针对1,2-二氯甲烷和1,2-二氯丙烷与胆管癌发病的因果关系开展了研讨。
该印刷工厂在1992年至1996年间使用1,2-二氯甲烷作为清洁剂,发病工人中的11名参与了这段时期的校正印刷工作。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均有报告1,2-二氯甲烷具有致癌性和遗传毒性,其机制与其有毒中间代谢产物有关。低浓度的1,2-二氯甲烷经细胞色素P450(CYP)通路代谢,当浓度高于400~500 mg/L时,由于CYP通路被饱和,于是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代谢通路被激活,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S-(氯甲基)谷胱甘肽和甲醛则会引起DNA损伤,这被认为是高浓度的1,2-二氯甲烷暴露的致癌机制。GSTT1-1作为参与GST通路代谢的酶,在肝内外胆管全部的胆管上皮细胞细胞核内大量存在,与胆管周围毛细血管丛中的高浓度二氯甲烷反应,成为胆管癌发生的关键。
1996年后,1,2-二氯丙烷作为替代的清洁剂被引入校正印刷作业,16名发病工人均有1,2-二氯丙烷的暴露史。虽然有动物实验报告了1,2-二氯丙烷的遗传毒性,然而并没有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并且现有的研究无法明确指出暴露于高浓度1,2-二氯丙烷会引起GST代谢通路的活化以及中间代谢物的产生。但是因为1,2-二氯丙烷和1,2-二氯乙烷、1,2-二溴乙烷拥有相似的化学结构,该调查委员会认为1,2-二氯丙烷与这两种物质有共通的致癌机制,故作出了以下的推测:当1,2-二氯丙烷的暴露浓度高于150~250 mg/L时,CYP通路会饱和,从而活化GST通路;GSTT1-1与1,2-二氯丙烷反应,产生名为S-(2-氯丙基)谷胱甘肽的中间代谢产物,并转化为表硫鎓离子(episulfonium ion),与DNA形成DNA加合物,引起DNA损伤。
为了确定该印刷工厂校正印刷作业过程中两物质的暴露浓度,日本劳动安全卫生综合研究所实施了相关模拟实验。从实验结果推测所得,1,2-二氯甲烷的暴露浓度为400 ppm(约3年),1,2-二氯丙烷的暴露浓度为150 ppm(约15年)。由于1,2-二氯甲烷的使用年限短,且与1,2-二氯丙烷之间的相互作用依旧不明,无法作出1,2-二氯甲烷为胆管癌病因的结论。而工人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1,2-二氯丙烷,基于其致癌机制的研讨结果,该调查委员会作出了高浓度1,2-二氯丙烷的长期暴露作为胆管癌的病因有极高可能性的判断。
厚生劳动省在公布报告书的同时指出,以现有的医学知识难以阐明1,2-二氯丙烷与胆管癌的关联,厚生劳动科学特别研究事业部门现阶段正在进行印刷工人胆管癌发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将结合国内外医学研究新进展,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劳动保险工伤赔偿的决定。另外,厚生劳动省表示将尽快研讨修改特定化学物质的预防法案,同时呼吁相关工厂改善作业方法,加强工人的健康教育与管理,确保防护用具的使用以及工作场所的空气流通,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职业病的发生。
日本厚生劳动省在2013年3月发布了《印刷工厂所发生的胆管癌是否与工厂作业有关》报告书。该报告书指出,印刷工厂所发生的胆管癌,极有可能是因为长期暴露于高浓度1,2-二氯丙烷所导致的。现将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希望引起国内同行关注。日本厚生劳动省因在2012年3月接收到大阪府某印刷工厂的胆管癌工伤赔偿的申请,于当年9月组成专门调查委员会,针对胆管癌的发生是否由此工厂所使用的化学物质所引起而进行调查。该印刷工厂所发生的16例胆管癌患者均为男性,其发病风险是日本男性平均发病风险的1 200倍,发病特征为发病年龄低、死亡率高。16名发病工人所属校正印刷部门以外的销售和事务部门均未发现任何同样病例。由于工人在校正印刷作业过程中主要大量使用的清洁剂为1,2-二氯甲烷和1,2-二氯丙烷,在排除了其他化学物质的可能性之后,委员会针对1,2-二氯甲烷和1,2-二氯丙烷与胆管癌发病的因果关系开展了研讨。该印刷工厂在1992年至1996年间使用1,2-二氯甲烷作为清洁剂,发病工人中的11名参与了这段时期的校正印刷工作。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均有报告1,2-二氯甲烷具有致癌性和遗传毒性,其机制与其有毒中间代谢产物有关。低浓度的1,2-二氯甲烷经细胞色素P450(CYP)通路代谢,当浓度高于400~500 mg/L时,由于CYP通路被饱和,于是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代谢通路被激活,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S-(氯甲基)谷胱甘肽和甲醛则会引起DNA损伤,这被认为是高浓度的1,2-二氯甲烷暴露的致癌机制。GSTT1-1作为参与GST通路代谢的酶,在肝内外胆管全部的胆管上皮细胞细胞核内大量存在,与胆管周围毛细血管丛中的高浓度二氯甲烷反应,成为胆管癌发生的关键。1996年后,1,2-二氯丙烷作为替代的清洁剂被引入校正印刷作业,16名发病工人均有1,2-二氯丙烷的暴露史。虽然有动物实验报告了1,2-二氯丙烷的遗传毒性,然而并没有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并且现有的研究无法明确指出暴露于高浓度1,2-二氯丙烷会引起GST代谢通路的活化以及中间代谢物的产生。但是因为1,2-二氯丙烷和1,2-二氯乙烷、1,2-二溴乙烷拥有相似的化学结构,该调查委员会认为1,2-二氯丙烷与这两种物质有共通的致癌机制,故作出了以下的推测:当1,2-二氯丙烷的暴露浓度高于150~250 mg/L时,CYP通路会饱和,从而活化GST通路;GSTT1-1与1,2-二氯丙烷反应,产生名为S-(2-氯丙基)谷胱甘肽的中间代谢产物,并转化为表硫鎓离子(episulfonium ion),与DNA形成DNA加合物,引起DNA损伤。为了确定该印刷工厂校正印刷作业过程中两物质的暴露浓度,日本劳动安全卫生综合研究所实施了相关模拟实验。从实验结果推测所得,1,2-二氯甲烷的暴露浓度为400 ppm(约3年),1,2-二氯丙烷的暴露浓度为150 ppm(约15年)。由于1,2-二氯甲烷的使用年限短,且与1,2-二氯丙烷之间的相互作用依旧不明,无法作出1,2-二氯甲烷为胆管癌病因的结论。而工人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1,2-二氯丙烷,基于其致癌机制的研讨结果,该调查委员会作出了高浓度1,2-二氯丙烷的长期暴露作为胆管癌的病因有极高可能性的判断。厚生劳动省在公布报告书的同时指出,以现有的医学知识难以阐明1,2-二氯丙烷与胆管癌的关联,厚生劳动科学特别研究事业部门现阶段正在进行印刷工人胆管癌发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将结合国内外医学研究新进展,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劳动保险工伤赔偿的决定。另外,厚生劳动省表示将尽快研讨修改特定化学物质的预防法案,同时呼吁相关工厂改善作业方法,加强工人的健康教育与管理,确保防护用具的使用以及工作场所的空气流通,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职业病的发生。
文章来源:《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bjysxyxb.cn/qikandaodu/2020/1012/466.html